青島市南區“九位一體”閉環管理保障校園安全
- 2018-04-16 18:23:00
- 張玉
- 來源:
- 國家教育部
- 轉貼 1828
明確全員全域安全職責。牽頭成立區教育體育安全專委會,構建“區街局校”四級校園安全領導管理機制和應急指揮體系;推行“全員全崗全域安全包干”的“點對點”落地措施,逐人逐崗簽訂《安全責任書》,所有人員納入安全教育培訓范疇,努力營造“校校抓安全、人人講安全、事事保安全”的工作氛圍。
明確校園安全任務清單。全面梳理校園安全業務“常態規范”+“試點創新”兩類工作清單,制定下發《校園微型消防站五項規范運行制度》、《校園專職保安隊伍管理辦法》、《市南區中小學校上下學期間安全乘車指導意見》等制度規定,對各類安全業務工作進行全面規范和細化,使學校明白安全工作“該做什么、該怎么做、做成什么樣”,推動校園安全在“創新”和“規范”之間轉化補強。
明確分層聯動安全動作。構建以“三項會議、三類檔案、三項報告”為主線的校園安全講評、記錄及報告機制,確保安全工作有部署、有講評、能追溯、會應急。要求各學校校長每周必聽安全匯報、必做安全講評,教體局隨時隨會開展跟蹤講評部署,街道定期開展校園安全聯席綜合治理,進一步推動安全意識在教育系統落地生根。2018年以來,先后召開校(園)長安全講評會議4次,開展安全聯動聯席工作57次,解決校園周邊存在的安全隱患6處。
構建“校園安全教育”七學工程。以每月學、網絡學、迎新學、專家學、教工學、家長學、警示學等“七學”為主線,實施“兩新規范課”(時間迎新+人員迎新)、“引進安全+口碑評價”、校園安全“一統兩分”培訓等創新安全教育培訓模式,使校園安全教育在時間、空間和人員上達到全面覆蓋和深度應用的良好效果。
運行“校園實戰演練”11+7模式。按突發應急情況分類,指導各學校層面制定十一類專項安全應急預案,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規范處置流程、細化保障動作,確保校園安全應急工作在空間和功能方面的全域覆蓋。制定“校園安全演練”七有標準:每次校園安全演練都要有演練實施方案和應急預案、有演練活動過程記錄檔案、有演練情況教育安全平臺上傳、有演練評估指標自評、有演練情況總結講評、有演練活動宣傳報道、有演練專業組織人員。通過規范演練流程、規范演練形式,使校園應急管理工作達到有提升、有影響、可總結、可追溯的良好效果。
強化“硬件+素質”保障雙提升。注重校園安保設施保障能力提升,開展安全設施設備大排查活動,對視頻監控、應急通信設備、應急防護裝備等進行全面排查和維護升級。在全區學校幼兒園安裝“一鍵式報警器”、“校園微型消防站”等技防建設。創新安裝運行“校門電動防沖撞柱”裝置取得良好應用效果。注重校園安保人員素質能力提升,在全市率先組織開展“市南區校園專職保安隊伍專業素養提升展示活動”4期,邀請區反恐、治安、特警等專業人員對全體校園專職保安進行培訓,形成校園保安大練兵的常態化機制。通過組織召開校園物業安全工作會議,明確物業門衛人員的工作職能,與校園專職保安配合做好外來人員出入登記、加強校園24小時值班、做好夜間巡查記錄、交接班記錄等,進一步提高校園突發情況處置能力。
高頻率高強度查擺整改。開展安全進校園7項“立體督導”,即:依托街道黨工委的“聯席檢查”;依托責任督學的“隨機督導”;依托日常交流開會的“學校互查”;依托期初督導開展的“全面巡查”;依托社會督導員開展“社會檢查”;依托專項活動開展“實地檢查”;依托視頻監控開展“影像抽查”。今年以來,通過不間斷的清查普查,幫助學校解決各類一般性安全隱患40余件,全面夯實校園安全基礎,確保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區。
強化關鍵時期戰備安全制度。堅持臨戰加壓、特事特抓,認真總結提升以往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相關經驗措施,積極制定校園安保“五個三”鐵規鐵紀,全面整肅隊伍、提升戰力,確保重大安保活動期間全區教育系統安全工作能夠部署到位、落實到位、響應到位。“
實施校園安全考核問責機制。將校園安全作為獨立考核項目,實施“四維度考評”(社會化服務考評+日常工作考評+專項工作考評+年度工作考評)和“雙向反饋”(學校定期向社會服務公司反饋情況、社會服務公司及時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教體局定期向學校反饋考評情況、學校及時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同時,建立“校園安全隱患前置問責”工作制度,對存在安全隱患且尚未產生危害結果之前,由紀委、督學部門聯合進行前置式問責督導處置,著力解決安全意識不強、安全理念不牢、安全責任不落實等問題,嚴肅查處管理不嚴格、隱患排查不認真、隱患整改不及時不徹底等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行為。(青島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