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強化協同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徑
- 2022-08-31 15:43:00
- 畢寧
- 來源:
- 山東省教育廳
- 轉貼 1153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提升全民法治素養的基礎條件,是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的重要基石。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島市創新工作機制,組建由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牽頭,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青島海事法院等有關單位參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聯盟和專業部門、大中小學參加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搭建部門聯動平臺,整合校內校外資源,有效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部門協同不夠、師資水平不高、實踐資源不足、精準性不強等難題。
一、協同優化法治教育內容,增強法治教育精準性
青島市貼近“學情”抓創新、求突破,創新學用對接機制,著力解決法治教育針對性不強、學生興趣不濃、教育效果不佳的問題。一是著力解決學校法治課程以條文講解為主、鮮活性不夠的問題。聯合公檢法等政法單位從司法、執法實踐中積累的校園欺凌、故意傷害等青少年犯罪問題以及溺水、毒品、詐騙、性侵等青少年受侵害問題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中選取鮮活素材,開發法治教育專題課程和講義,編印《中小學模擬法庭教育指導手冊》,開展“以案釋法”普法教育,并指導中小學開展模擬法庭實踐活動,構建教育與公檢法等政法單位“資源共享、課程共建、人才共育”的法治教育體系。二是著力解決憲法教育以活動為主、系統性不強的問題。根據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成長規律和面臨的問題,聯合高校分小學、初中、高中學段,分專題開發憲法教育示范課例,使憲法教育直面問題、貼近實際,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協同繪制法治體驗“地圖”,增強法治教育實效性
青島市聚焦“實踐”抓創新、求突破,豐富教育資源和方式,著力破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實效性不強的難題。一是強化協同,構建法治教育基地網絡。發揮青少年法治教育聯盟單位的積極性,通過掛牌等方式,積極推進憲法類、民法典類、青少年保護(預防青少年犯罪)類、海洋法治教育類、稅法教育類等特色化的法治教育基地建設。目前已成立社會課堂13所、專業實踐基地4所,覆蓋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海洋法治教育、稅法教育等領域。今年掛牌成立的青少年海洋法治教育基地依托青島海事法院辦公場所設立,分為世界海洋文明和海洋法治、中國海洋文明和海事經典判例等展區,集法治教育、海洋科普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一體,開創了法治教育新的專業領域,為青少年豐富法治知識和海洋知識,增強愛國意識、法治思維、海洋精神和國際視野提供沉浸式、體驗式平臺。二是強化體驗,創新法治教學形式。自2017年起青島市開展“走進法院、走進檢察院、走進律師事務所”活動和模擬法庭普及活動,讓學生通過法治體驗零距離感受法律威嚴。“八五”普法以來,青島市以部門專業資源為依托,推出青島中小學生法治體驗“地圖’,探索將法治教育課程開設在法治教育基地,推廣沉浸式、體驗式教學,到“八五”末,將力爭實現每所中小學都能在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社會課堂開展法治教學,每名中小學生都能參與實踐基地和社會課堂的法治教學體驗。
二、協同建設法治師資隊伍,增強法治教育專業性
青島市聚焦強化“協作”抓創新、求突破,多渠道加強專業隊伍支持,著力補齊中小學法治教師隊伍不足的短板。一是加強部門協作。通過法治教育聯盟平臺的搭建,公安機關、法院和檢察院等單位采取向中小學校派任法治副校長以及選派部分警官、法官、檢察官參與法治教育基地授課、指導模擬法庭指導等形式,與中小學法治教師共同構成專兼職相結合、教學能力與專業水平兼備的法治教育隊伍,為提升法治教育實效奠定堅實基礎。僅青島市檢察系統就選派200多名檢察官進入中小學,確保了法治副校長全覆蓋。目前,青島市法治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成為向學校輸出法治教育專業資源、專業力量的重要資源庫。二是加強大學與中小學的協作。青島市還成立由大中小學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由在青高校法學院專家領銜,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知識宣講、教育咨詢、理論成果評審等工作,指導中小學開展法治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部門參與和大中小學協作推進,把高校法治理論研究和專業教學優勢以及部門專業力量和實踐優勢,引入中小學法治教育,對解決中小學法治專業師資不足、青少年法治教育專業性不強的問題發揮積極推動作用。